枝干腐爛病、潰瘍病、枝枯病、輪紋病、流膠病、枯萎病等是樹木的主要枝干病害,發病后樹木長勢衰弱,可連片大面積發生,快速造成枝條干枯甚至死亡的嚴重后果。近幾年來,枝干類病害更呈爆發之勢,生長季的病害頻發,其實絕大部分原因都和冬季凍害直接相關。

(園林)
一、枝干病害常發生春夏季節
枝干的潰瘍、干腐、濕腐、枝枯等病害,發生在長勢較弱的樹木上。在漫長寒冷冬季里,處于亞健康狀態的樹木枝干更容易發生凍害,表現不同程度的凍傷、凍裂和流膠現象,到了來年,受到升溫、雨水和干熱風的影響,弱寄生菌隨著風雨從凍裂傷口侵入樹體,病害便大面積迅速發生,快速危害,造成枝干死亡或整樹枯死等難以挽回的損失。同時日照時間變長,很多苗木樹干抗日能力差,容易發生日灼引起的干腐病。

(園林樹木救治)
二、園林植物五大常見枝干性病害
1、流膠病
流膠病是桃、杏、李、櫻花、松樹等最重要的枝干病害。流膠病發生的多是由于修剪不當、蛀干蟲害、機械及人為等造成的傷口引發樹木流膠,以春季發生嚴重;不良立地條件,如排水不良、灌溉不適當、土壤黏重等,使樹木產生生理障礙,也能引起流膠;凍害、日灼、澇害、旱害等引起樹勢衰弱也會導致流膠病的發生。
流膠病分為生理性流膠和病理性流膠兩類,易流膠的樹種在生長季節,只要樹干上有傷口,就易流膠,如薔薇科樹種。 生理性流膠病一般1年有2次高峰期,4月上旬至6月上旬1次,8月下旬至9月上旬1次。

(園林樹木救治)
2、干腐病
早春到晚秋都可發病,4至6月發病盛期,初期病部皮層稍腫脹,略帶紫紅色,部分有流膠,最后皮層變褐枯死,有酒糟味。表面產生黑色凸起小粒點。在主干發生較多,病斑易出現在曾遭受凍害的部位。初發病時主干或大枝出現不規則水腫斑,發病部皮層變軟,常流出黃褐色汁液,易剝離和具酒糟味,后病部失水干縮或開裂,后期病部出現針頭狀黑色小突起(分生孢子期),遇雨后擠出橘黃色卷絲(孢子角),嚴重時導致枝、干枯死,甚至全株死亡。常侵染海棠、蘋果、山楂、梨、楊樹、柳樹等。


(園林樹木救治)
3、潰瘍病
發生在主枝、側枝上。一般以皮孔為中心,形成暗紅褐色圓形小斑,邊緣色澤較深。病斑常數塊乃至數十塊聚生在一起,病部皮層稍隆起,表皮易剝離,皮下組織較軟,顏色較淺。病斑表面常濕潤,并溢出茶褐色粘液,俗稱“冒油”。發病嚴重時,病斑迅速擴展,深達木質部,常造成大枝死亡。

(園林樹木救治)
潰瘍型腐爛病的發生規律:春季平均氣溫在10至15℃,相對濕度60至85%時,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,通過各種傷口侵入寄主組織。潰瘍病主要危害樹勢衰弱的樹木;栽培管理不善,土壤瘠薄,低洼積水,春季干旱,夏季日灼,冬季凍害等容易引發此??;行道樹、新種植的幼樹、移植多次或假植過久的苗木、強度修剪的樹木容易發病。
4、枝枯病
氣候異常會導致發生嚴重。如冬季氣溫過低,嚴寒,下雪早,雪壓斷枝等,會導致枝條受凍或產生機械傷口,給病原菌入侵和暴發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條件。植株長勢差,發病更重。在春季(3至6月份),如果發現有枯梢的現象,應及時將病梢剪除,并及時用藥進行防治。

(園林樹木救治)
5. 日灼枝枯病
常發生紅楓,在日照時間超八小時,溫度達28攝氏度容易發生,初期枝條顏色變紅,葉片焦枯像火燒情況,嚴重后落葉,枝條枯萎,樹勢逐步減弱至死亡。此類即是典型日灼型枝枯病。

(園林樹木救治)
三、如何預防枝干病害發生
1、提高園林樹木長勢,在冬季和春季及時使用微生物菌肥, 微生物菌肥可以改良土壤和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,促進作物的生長,還有助于讓土壤重返自然狀態,讓土壤的PH值平衡至作物需要的程度。同時能提高土壤的保水、保肥、抗寒能力,使土壤迅速形成有益菌群增強作物的抗病能力,阻止病原菌入侵。

還能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,減少植物的病蟲害。建議撒施飄綠六號肥,可以有效解決土壤問題。
2、 停止不合格涂白劑(堿性)使用,春秋預防干腐病可以使用樹衣噴淋整株樹干。


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干府治,環保貼,樹畫丫噴淋,也可以噴施樹衣防控。